周易

周 易

上經

 

(01、乾下乾上 乾 乾爲天)


乾,元亨利貞。

初九:潛龍勿用。
九二: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。
九三: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厲,无咎。
九四:或躍在淵,无咎。
九五: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
上九:亢龍有悔。
用九:見羣龍无首,吉。

《彖》曰:

大哉乾元!
萬物資始,乃統天。
雲行雨施,品物流形。
大明終始,六位時成。
時乘六龍,以御天。
乾道變化,各正性命,
保合大和,乃利貞。
首出庶物,萬國咸寧。

《象》曰:

(0)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

(1)“潛龍勿用”,陽在下也。
(2)“見龍在田”,德施普也。
(3)“終日乾乾”,反復道也。
(4)“或躍在淵”,進无咎也。
(5)“飛龍在天”,大人造也。
(6)“亢龍有悔”,盈不可久也。

  “用九”,天德不可爲首也。


(02、坤下坤上 坤 坤爲地)


坤,元亨,利牝馬之貞。君子有攸往。先迷后得,主利。西南得朋,東北喪朋。安貞吉。

初六:履霜,堅冰至。
六二:直、方、大,不習无不利。
六三:含章可貞。或從王事,无成,有終。
六四:括囊,无咎,无譽。
六五:黃裳,元吉。
上六:龍戰于野,其血玄黃。
用六:利永貞。

《彖》曰:

至哉坤元!
萬物資生,乃順承天。
坤厚載物,德合无疆。
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
牝馬地類,行地无疆。
柔順利貞,君子攸行。
先迷失道,後順得常。
西南得朋,乃與類行。
東北喪朋,乃終有慶。
安貞之吉,應地无疆。

《象》曰:

(0)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。

(1)“履霜”“堅冰”,陰始凝也。馴致其道,至堅冰也。
(2)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“不習,无不利”,地道光也。
(3)“含章可貞”,以時發也。“或從王事”,知光大也。
(4)“括囊,无咎”,愼不害也。
(5)“黃裳,元吉”,文在中也。
(6)“龍戰于野”,其道窮也。

  “用六”“永貞”,以大終也。


(03、震下坎上 屯 水雷屯)


屯,元亨,利貞。勿用有攸往。利建侯。

初九:磐桓,利居貞,利建侯。
六二:屯如邅如,乘馬班如,匪寇,婚媾。女子貞不字,十年乃字。
六三:卽鹿无虞,惟入于林中,君子幾不如舍,往吝。
六四:乘馬班如,求婚媾,往,吉,无不利。
九五:屯其膏,小貞吉,大貞凶。
上六:乘馬班如,泣血漣如。

《彖》曰:

屯,剛柔始交而難生,動乎險中,大亨貞。
雷雨之動滿盈,天造草昧,宜建侯而不寧。

《象》曰:

(0)雲雷,屯。君子以經綸。

(1)雖“磐桓”,志行正也。以貴下賤,大得民也。
(2)六二之難,乘剛也。“十年乃字”,反常也。
(3)“卽鹿无虞”,以從禽也。君子舍之,“往吝”,窮也。
(4)“求”而“往”,明也。
(5)“屯其膏”,施未光也。
(6)“泣血漣如”,何可長也!


(04、坎下艮上 蒙 山水蒙)


蒙,亨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初筮告,再三瀆,瀆則不告。利貞。

初六:發蒙,利用刑人,用說桎梏,以往吝。
九二:包蒙吉。納婦吉。子克家。
六三:勿用取女,見金夫,不有躬,无攸利。
六四:困蒙,吝。
六五:童蒙,吉。
上九:擊蒙。不利爲寇,利禦寇。

《彖》曰:

蒙,山下有險,險而止,蒙。
“ 蒙,亨” ,以亨行,時中也。
“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”,志應也。
“初筮告”,以剛中也。
“再三瀆,瀆則不告”,瀆蒙也。
蒙以養正,聖功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山下出泉,蒙。君子以果行育德。

(1)“利用刑人”,以正法也。
(2)“子克家”,剛柔節也。
(3)“勿用取女”,行不順也。
(4)困蒙之吝,獨遠實也。
(5)童蒙之吉,順以巽也。
(6)利用禦寇,上下順也。


(05、乾下坎上 需 水天需)


需,有孚,光亨,貞吉。利涉大川。

初九:需于郊,利用恆,无咎。
九二:需于沙,小有言,終吉。
九三:需于泥,致寇至。
六四:需于血,出自穴。
九五:需于酒食,貞吉。
上六:入于穴,有不速之客三人來,敬之,終吉。

《彖》曰:

需,須也,險在前也。
剛健而不陷,其義不困窮矣。
“需,有孚,光亨,貞吉”,位乎天位,以正中也。
“利涉大川”,往有功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雲上於天,需。君子以飲食宴樂。

(1)“需于郊”,不犯難行也。“利用恆,无咎”,未失常也。
(2)“需于沙”,衍在中也。雖“小有言”,以終吉也。
(3)“需于泥”,災在外也。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
(4)“需于血”,順以聽也。
(5)“酒食,貞吉”,以中正也。
(6)“不速之客……來,敬之,終吉”,雖不當位,未大失也。


(06、坎下乾上 訟 天水訟)


訟,有孚,窒惕,中吉,終凶。利見大人。不利涉大川。

初六:不永所事,小有言,終吉。
九二:不克訟,歸而逋,其邑人三百戶,无眚。
六三:食舊德,貞厲,終吉。或從王事,无成。
九四:不克訟,復卽命渝,安貞,吉。
九五:訟,元吉。
上九:或錫之鞶帶,終朝三褫之。

《彖》曰:

訟,上剛下險,險而健,訟。
“訟,有孚,窒惕,中吉”,剛來而得中也。
“終凶”,訟不可成也。
“利見大人”,尚中正也。
“不利涉大川”,入于淵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天與水違行,訟。君子以作事謀始。

(1)“不永所事”,訟不可長也。雖“有小言”,其辯明也。
(2)“不克訟”,歸逋竄也。自下訟上,患至掇也。
(3)“食舊德”,從上吉也。
(4)“復卽命渝,安貞”,不失也。
(5)“訟,元吉”,以中正也。
(6)以訟受服,亦不足敬也。


(07、坎下坤上 師 地水師)


師,貞,丈人吉,无咎。

初六:師出以律,否臧凶。
九二:在師中,吉,无咎。王三錫命。
六三:師或輿尸,凶。
六四:師左次,无咎。
六五:田有禽,利執言,无咎。長子帥師,弟子輿尸,貞凶。
上六:大君有命,開國承家,小人勿用。

《彖》曰:

師,眾也。貞,正也。 能以眾正,可以王矣。
剛中而應,行險而順,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,吉,又何咎矣?

《象》曰:

(0)地中有水,師。君子以容民畜眾。

(1)“師出以律”,失律凶也。
(2)“在師中,吉”,承天寵也。“王三錫命”,懷萬邦也。
(3)“師或輿尸”,大无功也。
(4)“左次,无咎”,未失常也。
(5)“長子帥師”,以中行也。“弟子輿尸”,使不當也。
(6)“大君有命”,以正功也。“小人勿用”,必亂邦也。


(08、坤下坎上 比 水地比)


比,吉。原筮,元永貞,无咎。不寧方來,後夫凶。

初六:有孚比之,无咎。有孚盈缶,終來有它,吉。
六二:比之自內,貞吉。
六三:比之匪人。
六四:外比之,貞吉。
九五:顯比,王用三驅,失前禽,邑人不誡,吉。
上六:比之无首,凶。

《彖》曰:

比,吉也。
比,輔也,下順從也。
“原筮,元永貞,无咎”,以剛中也。
“不寧方來”,上下應也。
“後夫凶”,其道窮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地上有水,比。先王以建萬國,親諸侯。

(1)比之初六,“有它,吉”也。
(2)“比之自內”,不自失也。
(3)“比之匪人”,不亦傷乎!
(4)“外比”於賢,以從上也。
(5)“顯比”之吉,位正中也。舍逆取順,“失前禽”也。“邑人不誡”,上使中也。
(6)“比之无首”,无所終也。


(09、乾下巽上 小畜 風天小畜)


小畜,亨。密雲不雨,自我西郊。

初九:復自道,何其咎?吉。
九二:牽復,吉。
九三:輿說輻,夫妻反目。
六四:有孚,血去惕出,无咎。
九五:有孚攣如,富以其鄰。
上九:旣雨旣處,尚德載,婦貞厲。月幾望,君子征凶。

《彖》曰:

小畜,柔得位而上下應之,曰小畜。
健而巽,剛中而志行,乃亨。
“密雲不雨”,尚往也。
“自我西郊”,施未行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風行天上,小畜。君子以懿文德。

(1)“復自道”,其義吉也。
(2)“牽復”在中,亦不自失也。
(3)“夫妻反目”,不能正室也。
(4)“有孚……惕出”,上合志也。
(5)“有孚攣如”,不獨富也。
(6)“旣雨旣處”,德積載也。“君子征凶”,有所疑也。


(10、兌下乾上 履 天澤履)


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

初九:素履,往,无咎。
九二:履道坦坦,幽人貞吉。
六三:眇能視,跛能履,履虎尾,咥人,凶。武人爲于大君。
九四:履虎尾,愬愬,終吉。
九五:夬履,貞厲。
上九:視履考祥,其旋元吉。

《彖》曰:

履,柔履剛也。
說而應乎乾,是以“履虎尾,不咥人,亨”。
剛中正,履帝位而不疚,光明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上天下澤,履。君子以辯上下,定民志。

(1)素履之往,獨行願也。
(2)“幽人貞吉”,中不自亂也。
(3)“眇能視”,不足以有明也。“跛能履”,不足以與行也。咥人之凶,位不當也。“武人爲于大君”,志剛也。
(4)“愬愬,終吉”,志行也。
(5)“夬履,貞厲”,位正當也。
(6)元吉在上,大有慶也。


(11、乾下坤上 泰 天地泰)


泰,小往大來,吉,亨。

初九:拔茅茹,以其彙,征吉。
九二:包荒,用馮河,不遐遺,朋亡,得尚于中行。
九三:无平不陂,无往不復,艱貞,无咎。勿恤其孚,于食有福。
六四:翩翩不富,以其鄰,不戒以孚。
六五:帝乙歸妹,以祉元吉。
上六:城復于隍,勿用師。自邑告命,貞吝。

《彖》曰:

“泰,小往大來,吉,亨”,
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,
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
內陽而外陰,
內健而外順,
內君子而外小人,
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天地交,泰。后以財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民。

(1)“拔茅”,“征吉”,志在外也。
(2)“包荒”,“得尚于中行”,以光大也。
(3)“无往不復”,天地際也。
(4)“翩翩不富”,皆失實也。“不戒以孚”,中心願也。
(5)“以祉元吉”,中以行願也。
(6)“城復于隍”,其命亂也。


(12、坤下乾上 否 地天否)


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。

初六:拔茅茹,以其彙,貞吉,亨。
六二:包承,小人吉,大人否,亨。
六三:包羞。
九四:有命无咎,疇離祉。
九五:休否,大人吉。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。
上九:傾否,先否後喜。

《彖》曰:

“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”,
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,
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。
內陰而外陽,
內柔而外剛,
內小人而外君子,
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天地不交,否。君子以儉德辟難,不可榮以祿。

(1)“拔茅”貞吉,志在君也。
(2)“大人否,亨”,不亂羣也。
(3)“包羞”,位不當也。
(4)“有命无咎”,志行也。
(5)“大人之吉”,位正當也。
(6)否終則傾,何可長也!


(13、離下乾上 同人 天火同人)


同人于野,亨。利涉大川。利君子貞。

初九:同人于門,无咎。
六二:同人于宗,吝。
九三: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,三歲不興。
九四:乘其墉,弗克攻,吉。
九五:同人,先號咷而後笑,大師克相遇。
上九:同人于郊,无悔。

《彖》曰:

同人,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,曰“同人”。
《同人》曰:“同人于野,亨,利涉大川”,乾行也。
文明以健,中正而應,君子正也。
唯君子爲能通天下之志。

《象》曰:

(0)天與火,同人。君子以類族辨物。

(1)出門同人,又誰咎也?
(2)“同人于宗”,吝道也。
(3)“伏戎于莽”,敵剛也。“三歲不興”,安行也。
(4)“乘其墉”,義弗克也。其吉,則困而反則也。
(5)同人之先,以中直也。大師相遇,言相克也。
(6)“同人于郊”,志未得也。


(14、乾下離上 大有 火天大有)


大有,元亨。

初九:无交害,匪咎,艱則无咎。
九二:大車以載,有攸往,无咎。
九三:公用亨于天子,小人弗克。
九四:匪其彭,无咎。
六五:厥孚交如,威如,吉。
上九:自天祐之,吉,无不利。

《彖》曰:

大有,柔得尊位,大中,而上下應之,曰“大有”。
其德剛健而文明,應乎天而時行,是以“元亨”。

《象》曰:

(0)火在天上,大有。君子以遏惡揚善,順天休命。

(1)《大有•初九》,“无交害”也。
(2)“大車以載”,積中不敗也。
(3)“公用亨于天子”,小人害也。
(4)“匪其彭,无咎”,明辯晢也。
(5)“厥孚交如”,信以發志也。“威如”之吉,易而无備也。
(6)“大有”上吉,“自天祐”也。


(15、艮下坤上 謙 地山謙)


謙,亨,君子有終。

初六:謙謙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
六二:鳴謙,貞吉。
九三:勞謙君子,有終,吉。
六四:无不利,撝謙。
六五:不富,以其鄰。利用侵伐,无不利。
上六:鳴謙,利用行師,征邑國。

《彖》曰:
謙,亨。
天道下濟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。
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
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
謙,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,君子之終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地中有山,謙。君子以裒多益寡,稱物平施。

(1)“謙謙君子”,卑以自牧也。
(2)“鳴謙,貞吉”,中心得也。
(3)“勞謙君子”,萬民服也。
(4)“无不利,撝謙”,不違則也。
(5)“利用侵伐”,征不服也。
(6)“鳴謙”,志未得也,可“用行師,征邑國”也。


(16、坤下震上 豫 雷地豫)


豫,利建侯行師。

初六:鳴豫,凶。
六二:介于石,不終日,貞吉。
六三:盱豫,悔。遲有悔。
九四:由豫,大有得。勿疑,朋盍簪?
六五:貞疾,恆不死。
上六:冥豫,成有渝,无咎。

《彖》曰:

豫,剛應而志行,順以動,豫。
豫,順以動,故天地如之,而況建侯行師乎?
天地以順動,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。
聖人以順動,則刑罰清而民服。
豫之時義大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雷出地奮,豫。先王以作樂崇德,殷薦之上帝,以配祖考。

(1)初六“鳴豫”,志窮,凶也。
(2)“不終日,貞吉”,以中正也。
(3)“盱豫”“有悔”,位不當也。
(4)“由豫,大有得”,志大行也。
(5)六五“貞疾”,乘剛也。“恆不死”,中未亡也。
(6)“冥豫”在上,何可長也!


(17、震下兌上 隨 澤雷隨)


隨,元亨,利貞,无咎。

初九:官有渝,貞吉。出門交有功。
六二:係小子,失丈夫。
六三:係丈夫,失小子。隨有求得,利居貞。
九四:隨有獲,貞凶。有孚在道以明,何咎?
九五:孚于嘉,吉。
上六:拘係之,乃從,維之。王用亨于西山。

《彖》曰:

隨,剛來而下柔,動而說,隨。
大亨貞,无咎,而天下隨時。
隨時之義大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澤中有雷,隨。君子以嚮晦入宴息。

(1)“官有渝”,從正吉也。“出門交有功”,不失也。
(2)“係小子”,弗兼與也。
(3)“係丈夫”,志舍下也。
(4)“隨有獲”,其義凶也。“有孚在道”,明功也。
(5)“孚于嘉,吉”,位正中也。
(6)“拘係之”,上窮也。


(18、巽下艮上 蠱 山風蠱)


蠱,元亨,利涉大川。先甲三日,後甲三日。

初六:幹父之蠱,有子,考无咎,厲,終吉。
九二:幹母之蠱,不可貞。
九三:幹父之蠱,小有悔,无大咎。
六四:裕父之蠱,往見吝。
六五:幹父之蠱,用譽。
上九:不事王侯,高尚其事。

《彖》曰:

蠱,剛上而柔下,巽而止,蠱。
“蠱,元亨”,而天下治也。
“利涉大川”,往有事也。
“先甲三日,後甲三日”,終則有始,天行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山下有風,蠱。君子以振民育德。

(1)“幹父之蠱”,意承考也。
(2)“幹母之蠱”,得中道也。
(3)“幹父之蠱”,終无咎也。
(4)“裕父之蠱”,往未得也。
(5)幹父用譽,承以德也。
(6)“不事王侯”,志可則也。


(19、兌下坤上 臨 地澤臨)


臨,元亨,利貞。至于八月有凶。

初九:咸臨,貞吉。
九二:咸臨,吉,无不利。
六三:甘臨,无攸利。旣憂之,无咎。
六四:至臨,无咎。
六五:知臨,大君之宜,吉。
上六:敦臨,吉,无咎。

《彖》曰:

臨,剛浸而長,說而順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
“至于八月有凶”,消不久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澤上有地,臨。君子以教思无窮,容保民无疆。

(1)“咸臨,貞吉”,志行正也。
(2)“咸臨,吉无不利”,未順命也。
(3)“甘臨”,位不當也。“旣憂之”,咎不長也。
(4)“至臨,无咎”,位當也。
(5)“大君之宜”,行中之謂也。
(6)敦臨之吉,志在內也。


(20、坤下巽上 觀 風地觀)


觀,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。

初六:童觀,小人无咎,君子吝。
六二:闚觀,利女貞。
六三:觀我生,進退。
六四:觀國之光,利用賓于王。
九五:觀我生,君子无咎。
上九:觀其生,君子无咎。

《彖》曰:

大觀在上,順而巽,中正以觀天下。
“觀,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”,下觀而化也。
觀天之神道,而四時不忒。
聖人以神道設教,而天下服矣。

《象》曰:

(0)風行地上,觀。先王以省方,觀民設教。

(1)初六“童觀”,小人道也。
(2)“闚觀”“女貞”,亦可醜也。
(3)“觀我生,進退”,未失道也。
(4)“觀國之光”,尚賓也。
(5)“觀我生”,觀民也。
(6)“觀其生”,志未平也。


(21、震下離上 噬嗑 火雷噬嗑)


噬嗑,亨。利用獄。

初九:屨校滅趾,无咎。
六二:噬膚滅鼻,无咎。
六三:噬腊肉,遇毒,小吝,无咎。
九四:噬乾胏,得金矢,利艱貞,吉。
六五:噬乾肉,得黃金,貞厲,无咎。
上九:何校滅耳,凶。

《彖》曰:

頤中有物,曰噬嗑。
噬嗑而亨,剛柔分,動而明,雷電合而章。
柔得中而上行,雖不當位,利用獄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雷電,噬嗑。先王以明罰勑法。

(1)“屨校滅趾”,不行也。
(2)“噬膚滅鼻”,乘剛也。
(3)“遇毒”,位不當也。
(4)“利艱貞,吉”,未光也。
(5)“貞厲,无咎”,得當也。
(6)“何校滅耳”,聰不明也。


(22、離下艮上 賁 山火賁)


賁,亨,小利,有攸往。

初九:賁其趾,舍車而徒。
六二:賁其須。
九三:賁如濡如,永貞吉。
六四:賁如皤如,白馬翰如,匪寇,婚媾。
六五:賁于丘園,束帛戔戔,吝,終吉。
上九:白賁,无咎。

《彖》曰:

“賁,亨。”柔來而文剛,故亨。
分剛上而文柔,故“小利,有攸往”。
(剛柔交錯),天文也。
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
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
觀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

《象》曰:

(0)山下有火,賁。君子以明庶政,无敢折獄。

(1)“舍車而徒”,義弗乘也。
(2)“賁其須”,與上興也。
(3)永貞之吉,終莫之陵也。
(4)六四當位,疑也。“匪寇,婚媾”,終无尤也。
(5)六五之吉,有喜也。
(6)“白賁,无咎”,上得志也。


(23、坤下艮上 剝 山地剝)


剝,不利有攸往。

初六:剝牀以足,蔑貞凶。
六二:剝牀以辨,蔑貞凶。
六三:剝之,无咎。
六四:剝牀以膚,凶。
六五:貫魚以宮人寵,无不利。
上九:碩果不食,君子得輿,小人剝廬。

《彖》曰:

剝,剝也,柔變剛也。
“不利有攸往”,小人長也。
順而止之,觀象也。
君子尚消息盈虛,天行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山附於地,剝。上以厚下安宅。

(1)“剝牀以足”,以滅下也。
(2)“剝牀以辨”,未有與也。
(3)“剝之,无咎”,失上下也。
(4)“剝牀以膚”,切近災也。
(5)“以宮人寵”,終无尤也。
(6)“君子得輿”,民所載也。“小人剝廬”,終不可用也。


(24、震下坤上 復 地雷復)


復,亨。出入无疾,朋來无咎。反復其道,七日來復。利有攸往。

初九:不遠復,无祗悔,元吉。
六二:休復,吉。
六三:頻復,厲,无咎。
六四:中行獨復。
六五:敦復,无悔。
上六:迷復,凶,有災眚。用行師,終有大敗,以其國君凶,至于十年不克征。

《彖》曰:

復,亨。
剛反動而以順行,是以“出入无疾,朋來无咎”。
“反復其道,七日來復”,天行也。
“利有攸往”,剛長也。
復,其見天地之心乎?

《象》曰:

(0)雷在地中,復。先王以至日閉關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

(1)不遠之復,以脩身也。
(2)休復之吉,以下仁也。
(3)頻復之厲,義无咎也。
(4)“中行獨復”,以從道也。
(5)“敦復,无悔”,中以自考也。
(6)“迷復”之凶,反君道也。


(25、震下乾上 无妄 天雷无妄)


无妄,元亨,利貞。其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。

初九:无妄,往吉。
六二:不耕穫,不菑畬,則利有攸往。
六三:无妄之災,或繫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災。
九四:可貞,无咎。
九五:无妄之疾,勿藥有喜。
上九:无妄,行有眚,无攸利。

《彖》曰:

无妄,剛自外來而爲主於內,
動而健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命也。
“其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”,无妄之往,何之矣?
天命不祐,行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天下雷行,物與无妄。先王以茂對時,育萬物。

(1)无妄之往,得志也。
(2)“不耕穫”,未富也。
(3)行人得牛,邑人災也。
(4)“可貞,无咎”,固有之也。
(5)无妄之藥,不可試也。
(6)无妄之行,窮之災也。


(26、乾下艮上 大畜 山天大畜)


大畜,利貞。不家食,吉。利涉大川。

初九:有厲,利已。
九二:輿說輹。
九三:良馬逐,利艱貞。曰,閑輿衞,利有攸往。
六四:童牛之牿,元吉。
六五:豶豕之牙,吉。
上九:何天之衢,亨。

《彖》曰:

大畜,
剛健,篤實,輝光,
日新其德,
剛上而尚賢,
能止健,
大正也。
“不家食,吉”,養賢也。
“利涉大川”,應乎天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天在山中,大畜。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。

(1)“有厲,利已”,不犯災也。
(2)“輿說輹”,中无尤也。
(3)“利有攸往”,上合志也。
(4)六四“元吉”,有喜也。
(5)六五之吉,有慶也。
(6)“何天之衢”,道大行也。


(27、震下艮上 頤 山雷頤)


頤,貞吉。觀頤。自求口實。

初九:舍爾靈龜,觀我朶頤,凶。
六二:顛頤,拂經,于丘頤,征凶。
六三:拂頤,貞凶,十年勿用,无攸利。
六四:顛頤,吉。虎視眈眈,其欲逐逐,无咎。
六五:拂經,居貞,吉,不可涉大川。
上九:由頤,厲,吉,利涉大川。

《彖》曰:

“頤,貞吉”,養正則吉也。
“觀頤”,觀其所養也。
“自求口實”,觀其自養也。
天地養萬物,聖人養賢以及萬民。
頤之時大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山下有雷,頤。君子以愼言語,節飲食。

(1)“觀我朶頤”,亦不足貴也。
(2)六二“征凶”,行失類也。
(3)“十年勿用”,道大悖也。
(4)顛頤之吉,上施光也。
(5)居貞之吉,順以從上也。
(6)“由頤,厲,吉”,大有慶也。


(28、巽下兌上 大過 澤風大過)


大過,棟橈,利有攸往,亨。

初六:藉用白茅,无咎。
九二:枯楊生梯,老夫得其女妻,无不利。
九三:棟橈,凶。
九四:棟隆,吉,有它吝。
九五:枯楊生華,老婦得其士夫,无咎,无譽。
上六:過涉滅頂,凶,无咎。

《彖》曰:

大過,大者過也。
“棟橈”,本末弱也。
剛過而中,巽而說行,“利有攸往”,乃亨。
大過之時大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澤滅木,大過。君子以獨立不懼,遯世无悶。

(1)“藉用白茅”,柔在下也。
(2)老夫女妻,過以相與也。
(3)棟橈之凶,不可以有輔也。
(4)棟隆之吉,不橈乎下也。
(5)“枯楊生華”,何可久也。老婦士夫,亦可醜也。
(6)過涉之凶,不可咎也。


(29、坎下坎上 坎 坎爲水)


習坎,有孚,維心亨,行有尚。

初六:習坎,入于坎窞,凶。
九二:坎有險,求小得。
六三:來之坎坎,險且枕,入于坎窞,勿用。
六四:樽酒簋貳,用缶,納約自牖,終无咎。
九五:坎不盈,祗旣平,无咎。
上六:係用徽纆,寘于叢棘,三歲不得,凶。

《彖》曰:

“習坎”,重險也。
水流而不盈,行險而不失其信。
“維心亨”,乃以剛中也。
“行有尚”,往有功也。
天險,不可升也。
地險,山川丘陵也。
王公設險以守其國。
坎之時用大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水洊至,習坎。君子以常德行,習教事。

(1)習坎入坎,失道凶也。
(2)“求小得”,未出中也。
(3)“來之坎坎”,終无功也。
(4)“樽酒簋貳”,剛柔際也。
(5)“坎不盈”,中未大也。
(6)上六失道,凶三歲也。


(30、離下離上 離 離爲火)


離,利貞,亨。畜牝牛,吉。

初九:履錯然,敬之,无咎。
六二:黃離,元吉。
九三:日昃之離,不鼓缶而歌,則大耋之嗟,凶。
九四:突如其來如,焚如,死如,棄如。
六五:出涕沱若,戚嗟若,吉。
上九:王用出征,有嘉折首,獲匪其醜,无咎。

《彖》曰:

離,麗也。
日月麗乎天,
百穀草木麗乎土,
重明以麗乎正,
乃化成天下。
柔麗乎中正,故亨。
是以“畜牝牛吉”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明兩作,離。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。

(1)履錯之敬,以辟咎也。
(2)“黃離,元吉”,得中道也。
(3)“日昃之離”,何可久也。
(4)“突如其來如”,无所容也。
(5)六五之吉,離王公也。
(6)“王用出征”,以正邦也。

下 經

 

(31、艮下兌上 咸 澤山咸)


咸,亨,利貞,取女吉。

初六:咸其拇。
六二:咸其腓,凶,居吉。
九三:咸其股,執其隨,往吝。
九四:貞吉,悔亡。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。
九五:咸其脢,无悔。
上六:咸其輔、頰、舌。

《彖》曰:

咸,感也。
柔上而剛下,二氣感應以相與,止而說,男下女,
是以“亨,利貞,取女吉”也。
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
觀其所感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!

《象》曰:

(0)山上有澤,咸。君子以虛受人。

(1)“咸其拇”,志在外也。
(2)雖“凶,居吉”,順不害也。
(3)“咸其股”,亦不處也。志在隨人,所執下也。
(4)“貞吉悔亡”,未感害也。“憧憧往來”,未光大也。
(5)“咸其脢”,志末也。
(6)“咸其輔、頰、舌”,滕口說也。


(32、巽下震上 恆 雷風恆)


恆,亨,无咎,利貞,利有攸往。

初六:浚恆,貞凶,无攸利。
九二:悔亡。
九三:不恆其德,或承之羞,貞吝。
九四:田无禽。
六五:恆其德,貞。婦人吉,夫子凶。
上六:振恆,凶。

《彖》曰:

恆,久也。
剛上而柔下,雷風相與,巽而動,剛柔皆應,恆。
“恆,亨,无咎,利貞”,久於其道也。
天地之道,恆,久而不已也。
“利有攸往”,終則有始也。
日月得天而能久照,
四時變化而能久成,
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。
觀其所恆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!

《象》曰:

(0)雷風,恆。君子以立不易方。

(1)“浚恆”之凶,始求深也。
(2)九二“悔亡”,能久中也。
(3)“不恆其德”,无所容也。
(4)久非其位,安得禽也?
(5)婦人貞吉,從一而終也。夫子制義,從婦凶也。
(6)“振恆”在上,大无功也。

 


(33、艮下乾上 遯 天山遯)


遯,亨,小利貞。

初六:遯尾,厲,勿用有攸往。
六二:執之用黃牛之革,莫之勝說。
九三:係遯,有疾厲,畜臣妾,吉。
九四:好遯,君子吉,小人否。
九五:嘉遯,貞吉。
上九:肥遯,无不利。

《彖》曰:

“遯,亨”,遯而亨也。
剛當位而應,與時行也。
“小利貞”,浸而長也。
遯之時義大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天下有山,遯。君子以遠小人,不惡而嚴。

(1)遯尾之厲,不往何災也?
(2)執用黃牛,固志也。
(3)係遯之厲,有疾憊也。“畜臣妾吉”,不可大事也。
(4)君子好遯,小人否也。
(5)“嘉遯,貞吉”,以正志也。
(6)“肥遯,无不利”,无所疑也。


(34、乾下震上 大壯 雷天大壯)


大壯,利貞。

初九:壯于趾,征凶,有孚。
九二:貞吉。
九三:小人用壯,君子用罔,貞厲。羝羊觸藩,羸其角。
九四:貞吉,悔亡,藩決不羸,壯于大輿之輹。
六五:喪羊于易,无悔。
上六:羝羊觸藩,不能退,不能遂,无攸利,艱則吉。

《彖》曰:

大壯,大者壯也。剛以動,故壯。
“大壯,利貞”,大者正也。
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!

《象》曰:

(0)雷在天上,大壯。君子以非禮弗履。

(1)“壯于趾”,其孚窮也。
(2)九二“貞吉”,以中也。
(3)“小人用壯”,君子罔也。
(4)“藩決不羸”,尚往也。
(5)“喪羊于易”,位不當也。
(6)“不能退,不能遂”,不詳也。“艱則吉”,咎不長也。


(35、坤下離上 晉 火地晉)


晉,康侯用錫馬蕃庶,晝日三接。

初六:晉如,摧如,貞吉。罔孚,裕,无咎。
六二:晉如,愁如,貞吉。受茲介福,于其王母。
六三:眾允,悔亡。
九四:晉如鼫鼠,貞厲。
六五:悔亡,失得勿恤,往吉,无不利。
上九:晉其角,維用伐邑,厲,吉,无咎,貞吝。

《彖》曰:

晉,進也。
明出地上,
順而麗乎大明,柔進而上行,
是以“康侯用錫馬蕃庶,晝日三接”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明出地上,晉。君子以自昭明德。

(1)“晉如,摧如”,獨行正也。“裕,无咎”,未受命也。
(2)“受茲介福”,以中正也。
(3)眾允之志,上行也。
(4)“鼫鼠,貞厲”,位不當也。
(5)“失得勿恤”,往有慶也。
(6)“維用伐邑”,道未光也。


(36、離下坤上 明夷 地火明夷)


明夷,利艱貞。

初九:明夷于飛,垂其翼。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。有攸往,主人有言。
六二:明夷,夷于左股,用拯馬壯,吉。
九三:明夷于南狩,得其大首,不可疾貞。
六四:入于左腹,獲明夷之心,于出門庭。
六五:箕子之明夷,利貞。
上六:不明晦,初登于天,後入于地。

《彖》曰:

明入地中,明夷。
內文明而外柔順,以蒙大難,文王以之。
“利艱貞”,晦其明也。
內難而能正其志,箕子以之。

《象》曰:

(0)明入地中,明夷。君子以莅眾,用晦而明。

(1)“君子于行”,義不食也。
(2)六二之吉,順以則也。
(3)南狩之志,乃大得也。
(4)“入于左腹”,獲心意也。
(5)箕子之貞,明不可息也。
(6)“初登于天”,照四國也。“後入于地”,失則也。


(37、離下巽上 家人 風火家人)


家人,利女貞。

初九:閑有家,悔亡。
六二:无攸遂,在中饋,貞吉。 【饋 kuì】
九三:家人嗃嗃,悔厲,吉。婦子嘻嘻,終吝。 【嗃 hè】
六四:富家,大吉。
九五:王假有家,勿恤,吉。 【假,嘏jiǎ】
上九:有孚威如,終吉。

《彖》曰:

家人,女正位乎內,男正位乎外。
男女正,天地之大義也。
家人有嚴君焉,父母之謂也。
父父,子子,兄兄,弟弟,夫夫,婦婦,而家道正。
正家而天下定矣。

《象》曰:

(0)風自火出,家人。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。

(1)“閑有家”,志未變也。
(2)六二之吉,順以巽也。 【巽 xùn】
(3)“家人嗃嗃”,未失也。“婦子嘻嘻”,失家節也。
(4)“富家,大吉”,順在位也。
(5)“王假有家”,交相愛也。
(6)“威如”之吉,反身之謂也。


(38、兌下離上 睽 火澤睽)


睽,小事吉。

初九:悔亡。喪馬勿逐,自復。見惡人,无咎。
九二:遇主于巷,无咎。
六三:見輿曳,其牛掣,其人天且劓,无初有終。
九四:睽孤,遇元夫,交孚,厲,无咎。
六五:悔亡,厥宗噬膚,往何咎?
上九:睽孤。見豕負塗,載鬼一車。 先張之弧,後說之弧。匪寇婚媾,往,遇雨則吉。

《彖》曰:

睽,火動而上,澤動而下。
二女同居,其志不同行。
說而麗乎明,柔進而上行,得中而應乎剛,是以“小事吉”。
天地睽而其事同也,男女睽而其志通也,萬物睽而其事類也。
睽之時用大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上火下澤,睽。君子以同而異。

(1)“見惡人”,以辟咎也。
(2)“遇主于巷”,未失道也。
(3)“見輿曳”,位不當也。“无初有終”,遇剛也。
(4)“交孚”“无咎”,志行也。
(5)“厥宗噬膚”,往有慶也。
(6)遇雨之吉,羣疑亡也。


(39、艮下坎上 蹇 水山蹇)


蹇,利西南,不利東北。利見大人。貞吉。

初六:往蹇,來譽。
六二: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。
九三:往蹇,來反。
六四:往蹇,來連。
九五:大蹇,朋來。
上六:往蹇,來碩,吉。利見大人。

《彖》曰:

蹇,難也,險在前也。
見險而能止,知矣哉!
“蹇,利西南”,往得中也。
“不利東北”,其道窮也。
“利見大人”,往有功也。
當位“貞吉”,以正邦也。
蹇之時用大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山上有水,蹇。君子以反身脩德。

(1)“往蹇,來譽”,宜待也。
(2)“王臣蹇蹇”,終无尤也。
(3)“往蹇,來反”,內喜之也。
(4)“往蹇,來連”,當位實也。
(5)“大蹇,朋來”,以中節也。
(6)“往蹇,來碩”,志在內也。“利見大人”,以從貴也。


(40、坎下震上 解 雷水解)


解,利西南。无所往,其來復吉。有攸往,夙吉。

初六:无咎。
九二:田獲三狐,得黃矢,貞吉。
六三:負且乘,致寇至,貞吝。
九四:解而拇,朋至斯孚。
六五:君子維有解,吉。有孚于小人。
上六: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,獲之,无不利。

《彖》曰:

解,險以動。動而免乎險,解。
“解,利西南”,往得眾也。
“其來復吉”,乃得中也。
“有攸往,夙吉”,往有功也。
天地解而雷雨作,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
解之時大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雷雨作,解。君子以赦過宥罪。

(1)剛柔之際,義无咎也。
(2)九二“貞吉”,得中道也。
(3)“負且乘”,亦可醜也。自我致戎,又誰咎也?
(4)“解而拇”,未當位也。
(5)君子有解,小人退也。
(6)“公用射隼”,以解悖也。


(41、兌下艮上 損 山澤損)


損,有孚,元吉,无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。

初九:已事遄往,无咎,酌損之。
九二:利貞,征凶,弗損,益之。
六三:三人行,則損一人。一人行,則得其友。
六四:損其疾,使遄有喜,无咎。
六五:或益之,十朋之龜弗克違,元吉。
上九:弗損,益之,无咎,貞吉,利有攸往。得臣无家。

《彖》曰:

損,損下益上,其道上行。
損而“有孚,元吉,无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”,
“二簋”應有時,損剛益柔有時。
損益盈虛,與時偕行。

《象》曰:

(0)山下有澤,損。君子以懲忿窒欲。

(1)“已事遄往”,尚合志也。
(2)九二“利貞”,中以爲志也。
(3)“一人行”,三則疑也。
(4)“損其疾”,亦可喜也。
(5)六五“元吉”,自上祐也。
(6)“弗損,益之”,大得志也。


(42、震下巽上 益 風雷益)


益,利有攸往,利涉大川。

初九:利用爲大作,元吉,无咎。
六二:或益之,十朋之龜弗克違,永貞吉。王用享于帝,吉。
六三:益之,用凶事,无咎。有孚中行,告公用圭。
六四:中行,告公從,利用爲依遷國。
九五:有孚,惠心,勿問元吉。有孚惠我德。
上九:莫益之,或擊之,立心勿恆,凶。

《彖》曰:

益,
損上益下,民說无疆;
自上下下,其道大光。
“利有攸往”,中正有慶。
“利涉大川”,木道乃行。
益動而巽,日進无疆。
天施地生,其益无方。
凡益之道,與時偕行。

《象》曰:

(0)風雷,益。君子以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。

(1)“元吉,无咎”,下不厚事也。
(2)“或益之”,自外來也。
(3)益用凶事,固有之也。
(4)“告公從”,以益志也。
(5)“有孚惠心”,勿問之矣。“惠我德”,大得志也。
(6)“莫益之”,偏辭也。“或擊之”,自外來也。


(43、乾下兌上 夬 澤天夬)


夬,揚于王庭,孚號有厲,告自邑,不利卽戎,利有攸往。

初九:壯于前趾,往不勝爲吝。
九二:惕號,莫夜有戎,勿恤。
九三:壯于頄,有凶。君子夬夬,獨行遇雨,若濡,有慍,无咎。
九四:臀无膚,其行次且。牽羊悔亡,聞言不信。
九五:莧陸夬夬,中行无咎。
上六:无號,終有凶。

《彖》曰:

夬,決也,剛決柔也。健而說,決而和。
“揚于王庭”,柔乘五剛也。
“孚號有厲”,其危乃光也。
“告自邑,不利卽戎”,所尚乃窮也。
“利有攸往”,剛長乃終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澤上於天,夬。君子以施祿及下,居德則忌。

(1)不勝而往,咎也。
(2)“有戎勿恤”,得中道也。
(3)“君子夬夬”,終无咎也。
(4)“其行次且”,位不當也。“聞言不信”,聦不明也。
(5)“中行无咎”,中未光也。
(6)“无號”之凶,終不可長也。


(44、巽下乾上 姤 天風姤)


姤,女壯,勿用取女。

初六:繫于金柅,貞吉,有攸往,見凶,羸豕孚蹢躅。
九二:包有魚,无咎,不利賓 。
九三:臀无膚,其行次且,厲,无大咎。
九四:包无魚,起凶。
九五:以杞包瓜,含章,有隕自天。
上九:姤其角,吝,无咎。

《彖》曰:

姤,遇也,柔遇剛也。
“勿用取女”,不可與長也。
天地相遇,品物咸章也。
剛遇中正,天下大行也。
姤之時義大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天下有風,姤。后以施命誥四方。

(1)“繫于金柅”,柔道牽也。
(2)“包有魚”,義不及賓也。
(3)“其行次且”,行未牽也。
(4)无魚之凶,遠民也。
(5)九五“含章”,中正也。“有隕自天”,志不舍命也。
(6)“姤其角”,上窮吝也。


(45、坤下兌上 萃 澤地萃)


萃,亨。王假有廟,利見大人,亨。利貞。用大牲,吉。利有攸往。

初六:有孚不終,乃亂乃萃,若號,一握爲笑,勿恤,往无咎。
六二:引吉,无咎,孚乃利用禴。
六三:萃如,嗟如,无攸利,往无咎,小吝。
九四:大吉,无咎。
九五:萃有位,无咎,匪孚,元永貞,悔亡。
上六:齎咨涕洟,无咎。

《彖》曰:

萃,聚也。順以說,剛中而應,故聚也。
“王假有廟”,致孝享也。
“利見大人,亨”,聚以正也。
“用大牲,吉,利有攸往”,順天命也。
觀其所聚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。

《象》曰:

(0)澤上於地,萃。君子以除戎器,戒不虞。

(1)“乃亂乃萃”,其志亂也。
(2)“引吉,无咎”,中未變也。
(3)“往无咎”,上巽也。
(4)“大吉,无咎”,位不當也。
(5)“萃有位”,志未光也。
(6)“齎咨涕洟”,未安上也。


(46、巽下坤上 升 地風升)


升,元亨。用見大人,勿恤。南征吉。

初六:允升,大吉。
九二:孚乃利用禴,无咎。
九三:升虛邑。
六四:王用亨于岐山,吉,无咎。
六五:貞吉,升階。
上六:冥升,利于不息之貞。

《彖》曰:

柔以時升,巽而順,剛中而應,是以大亨。
“用見大人,勿恤”,有慶也。
“南征吉”,志行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地中生木,升。君子以順德,積小以高大。

(1)“允升,大吉”,上合志也。
(2)九二之孚,有喜也。
(3)“升虛邑”,无所疑也。
(4)“王用亨于岐山”,順事也。
(5)“貞吉,升階”,大得志也。
(6)“冥升”在上,消不富也。


(47、坎下兌上 困 澤水困)


困,亨。貞大人吉。无咎。有言不信。

初六:臀困于株木,入于幽谷,三歲不覿。
九二:困于酒食,朱紱方來,利用享祀,征凶,无咎。
六三:困于石,據于蒺蔾,入于其宮,不見其妻,凶。
九四:來徐徐,困于金車,吝,有終。
九五:劓刖,困于赤紱,乃徐有說,利用祭祀。
上六:困于葛藟,于臲卼,曰動悔,有悔,征吉。

《彖》曰:

困,剛揜也。
險以說,困而不失其所,亨,其唯君子乎?
“貞大人吉”,以剛中也。
“有言不信”,尚口乃窮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澤无水,困。君子以致命遂志。

(1)“入于幽谷”,幽不明也。
(2)“困于酒食”,中有慶也。
(3)“據于蒺蔾”,乘剛也。“入于其宮,不見其妻”,不祥也。
(4)“來徐徐”,志在下也。雖不當位,有與也。
(5)“劓刖”,志未得也。“乃徐有說”,以中直也。“利用祭祀”,受福也。
(6)“困于葛藟”,未當也。“動悔,有悔”,吉行也。


(48、巽下坎上 井 水風井)


井,改邑不改井。无喪,无得。往來井井。汔至,亦未繘井。羸其瓶,凶。

初六:井泥不食,舊井无禽。
九二:井谷射鮒,甕敝漏。
九三:井渫不食,爲我心惻,可用汲,王明,並受其福。
六四:井甃,无咎。
九五:井洌,寒泉,食。
上六:井收,勿幕,有孚,元吉。

《彖》曰:

巽乎水而上水,井。
井,養而不窮也。
“改邑不改井”,乃以剛中也。
“汔至,亦未繘井”,未有功也。
“羸其瓶”,是以凶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木上有水,井。君子以勞民勸相。

(1)“井泥不食”,下也。“舊井无禽”,時舍也。
(2)“井谷射鮒”,无與也。
(3)“井渫不食”,行惻也。求“王明”,受福也。
(4)“井甃,无咎”,脩井也。
(5)“寒泉”之食,中正也。
(6)“元吉”在上,大成也。


(49、離下兌上 革 澤火革)


革,巳日乃孚。元亨,利貞,悔亡。

初九:鞏用黃牛之革。
六二:巳日乃革之,征吉,无咎。
九三:征凶,貞厲,革言三就,有孚。
九四:悔亡,有孚改命,吉。
九五:大人虎變,未占有孚。
上六:君子豹變,小人革面,征凶,居貞吉。

《彖》曰:

革,水火相息,二女同居,其志不相得,曰革。
“巳日乃孚”,革而信之。
文明以說,大亨以正,革而當,其悔乃亡。
天地革而四時成,
湯、武革命,順乎天而應乎人。
革之時大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澤中有火,革。君子以治厤明時。

(1)“鞏用黃牛”,不可以有爲也。
(2)“巳日革之”,行有嘉也。
(3)“革言三就”,又何之矣?
(4)改命之吉,信志也。
(5)“大人虎變”,其文炳也。
(6)“君子豹變”,其文蔚也。“小人革面”,順以從君也。


(50、巽下離上 鼎 火風鼎)


鼎,元吉,亨。

初六:鼎顛趾,利出否,得妾以其子,无咎。
九二:鼎有實,我仇有疾,不我能卽,吉。
九三:鼎耳革,其行塞,雉膏不食,方雨虧悔,終吉。
九四: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凶。
六五:鼎黃耳金鉉,利貞。
上九:鼎玉鉉,大吉,无不利。

《彖》曰:

鼎,象也。以木巽火,亨飪也。
聖人亨以享上帝,而大亨以養聖賢。
巽而耳目聦明,柔進而上行,得中而應乎剛,是以元亨。

《象》曰:

(0)木上有火,鼎。君子以正位凝命。

(1)“鼎顛趾”,未悖也。“利出否”,以從貴也。
(2)“鼎有實”,愼所之也。“我仇有疾”,終无尤也。
(3)“鼎耳革”,失其義也。
(4)“覆公餗”,信如何也。
(5)“鼎黃耳”,中以爲實也。
(6)玉鉉在上,剛柔節也。


(51、震下震上 震 震爲雷)


震,亨。震來虩虩,笑言啞啞。震驚百里,不喪匕鬯。

初九:震來虩虩,後笑言啞啞,吉。
六二:震來厲,億喪貝,躋于九陵,勿逐,七日得。
六三:震蘇蘇,震行无眚。
九四:震遂泥。
六五:震往來厲,億无喪,有事。
上六:震索索,視矍矍,征凶。震不于其躬,于其鄰,无咎。婚媾有言。

《彖》曰:

“震,亨。震來虩虩”,恐致福也。
“笑言啞啞”,後有則也。
“震驚百里”,驚遠而懼邇也。
出可以守宗廟社稷,以爲祭主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洊雷,震。君子以恐懼脩省。

(1)“震來虩虩”,恐致福也。笑言啞啞,後有則也。
(2)“震來厲”,乘剛也。
(3)“震蘇蘇”,位不當也。
(4)“震遂泥”,未光也。
(5)“震往來厲”,危行也。其事在中,大无喪也。
(6)“震索索”,中未得也。雖凶无咎,畏鄰戒也。


(52、艮下艮上 艮 震爲山)


艮其背,不獲其身,行其庭,不見其人,无咎。

初六:艮其趾,无咎,利永貞。
六二:艮其腓,不拯其隨,其心不快。
九三:艮其限,列其夤,厲薰心。
六四:艮其身,无咎。
六五:艮其輔,言有序,悔亡。
上九:敦艮,吉。

《彖》曰:

艮,止也。
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;
動靜不失其時,其道光明。
艮其止,止其所也,上下敵應,不相與也,
是以“不獲其身,行其庭,不見其人,无咎”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兼山,艮。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

(1)艮其趾,未失正也。
(2)“不拯其隨”,未退聽也。
(3)“艮其限”,危薰心也。
(4)“艮其身”,止諸躬也。
(5)“艮其輔”,以中正也。
(6)敦艮之吉,以厚終也。


(53、艮下巽上 漸 風山漸)


漸,女歸吉,利貞。

初六:鴻漸于干,小子厲,有言,无咎。
六二:鴻漸于磐,飲食衎衎,吉。
九三:鴻漸于陸,夫征不復,婦孕不育,凶。利禦寇。
六四:鴻漸于木,或得其桷,无咎。
九五:鴻漸于陵,婦三歲不孕,終莫之勝,吉。
上九:鴻漸于陸,其羽可用爲儀,吉。

《彖》曰:

漸之進也,女歸吉也。
進得位,往有功也。
進以正,可以正邦也。
其位,剛得中也。
止而巽,動不窮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山上有木,漸。君子以居賢德善俗。

(1)小子之厲,義无咎也。
(2)“飲食衎衎”,不素飽也。
(3)“夫征不復”,離羣醜也。“婦孕不育”,失其道也。“利用禦寇”,順相保也。
(4)“或得其桷”,順以巽也。
(5)“終莫之勝,吉”,得所願也。
(6)“其羽可用爲儀,吉”,不可亂也。


(54、兌下震上 歸妹 雷澤歸妹)


歸妹,征凶,无攸利。

初九:歸妹以娣,跛能履,征吉。
九二:眇能視,利幽人之貞。
六三:歸妹以須,反歸以娣。
九四:歸妹愆期,遲歸有時。
六五:帝乙歸妹,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。月幾望,吉。
上六:女承筐,无實,士刲羊,无血,无攸利。

《彖》曰:

歸妹,天地之大義也。
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。
歸妹,人之終始也。
說以動,所歸妹也。
“征凶”,位不當也。
“无攸利”,柔乘剛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澤上有雷,歸妹。君子以永終知敝。

(1)“歸妹以娣”,以恆也。“跛能履”,吉,相承也。
(2)“利幽人之貞”,未變常也。
(3)“歸妹以須”,未當也。
(4)愆期之志,有待而行也。
(5)“帝乙歸妹”,“不如其娣之袂良”也。其位在中,以貴行也。
(6)上六无實,承虛筐也。


(55、離下震上 豐 雷火豐)


豐,亨,王假之,勿憂,宜日中。

初九:遇其配主,雖旬无咎,往有尚。
六二:豐其蔀,日中見斗,往得疑疾,有孚發若,吉。
九三:豐其沛,日中見沬,折其右肱,无咎。
九四:豐其蔀,日中見斗,遇其夷主,吉。
六五:來章,有慶譽,吉。
上六:豐其屋,蔀其家,闚其戶,闃其无人,三歲不覿,凶。

《彖》曰:

豐,大也。
明以動,故豐。
“王假之”,尚大也。
“勿憂,宜日中”,宜照天下也。
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,天地盈虛,與時消息,
而況人於人乎?況於鬼神乎?

《象》曰:

(0)雷電皆至,豐。君子以折獄致刑。

(1)“雖旬无咎”,過旬災也。
(2)“有孚發若”,信以發志也。
(3)“豐其沛”,不可大事也。“折其右肱”,終不可用也。
(4)“豐其蔀”,位不當也。“日中見斗”,幽不明也。“遇其夷主”,吉行也。
(5)六五之吉,有慶也。
(6)“豐其屋”,天際翔也。“闚其戶,闃其无人”,自藏也。


(56、艮下離上 旅 火山旅)


旅,小亨,旅貞吉。

初六:旅瑣瑣,斯其所取災。
六二:旅卽次,懷其資,得童僕,貞。
九三:旅焚其次,喪其童僕,貞厲。
九四:旅于處,得其資斧,我心不快。
六五:射雉,一矢亡,終以譽命。
上九:鳥焚其巢,旅人先笑後號咷。喪牛于易,凶。

《彖》曰:

“旅,小亨”,
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,止而麗乎明,
是以“小亨,旅貞吉”也。
旅之時義大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山上有火,旅。君子以明愼用刑,而不留獄。

(1)“旅瑣瑣”,志窮災也。
(2)“得童僕,貞”,終无尤也。
(3)“旅焚其次”,亦以傷矣。以旅與下,其義喪也。
(4)“旅于處”,未得位也。“得其資斧”,心未快也。
(5)“終以譽命”,上逮也。
(6)以旅在上,其義焚也。“喪牛于易”,終莫之聞也。


(57、巽下巽上 巽 巽爲風)


巽,小亨,利有攸往,利見大人。

初六:進退,利武人之貞 。
九二:巽在牀下,用史巫紛若,吉,无咎。
九三:頻巽,吝。
六四:悔亡,田獲三品。
九五:貞吉,悔亡,无不利。无初有終,先庚三日,後庚三日,吉。
上九:巽在牀下,喪其資斧,貞凶。

《彖》曰:

重巽以申命,
剛巽乎中正而志行,柔皆順乎剛,
是以“小亨,利有攸往,利見大人”。

《象》曰:

(0)隨風,巽。君子以申命行事。

(1)“進退”,志疑也。“利武人之貞”,志治也。
(2)“紛若”之吉,得中也。
(3)“頻巽”之吝,志窮也。
(4)“田獲三品”,有功也。
(5)九五之吉,位正中也。
(6)“巽在牀下”,上窮也。“喪其資斧”,正乎凶也。


(58、兌下兌上 兌 兌爲澤)


兌,亨,利貞。

初九:和兌,吉。
九二:孚兌,吉,悔亡。
六三:來兌,凶。
九四:商兌未寧,介疾有喜。
九五:孚于剝,有厲。
上六:引兌。

《彖》曰:

兌,說也。
剛中而柔外,說以“利貞”,
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。
說以先民,民忘其勞。
說以犯難,民忘其死。
說之大,民勸矣哉!

《象》曰:

(0)麗澤,兌。君子以朋友講習。

(1)和兌之吉,行未疑也。
(2)孚兌之吉,信志也。
(3)來兌之凶,位不當也。
(4)九四之喜,有慶也。
(5)“孚于剝”,位正當也。
(6)上六“引兌”,未光也。


(59、坎下巽上 渙 風水渙)


渙,亨。王假有廟,利涉大川。利貞。

初六:用拯馬壯,吉。
九二:渙奔其機,悔亡。
六三:渙其躬,无悔。
六四:渙其羣,元吉。渙有丘,匪夷所思。
九五:渙汗其大號,渙,王居无咎。
上九:渙其血去逖出,无咎。

《彖》曰:

“渙,亨”,剛來而不窮,柔得位乎外而上同。
“王假有廟”,王乃在中也。
“利涉大川”,乘木有功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風行水上,渙。先王以享于帝立廟。

(1)初六之吉,順也。
(2)“渙奔其機”,得願也。
(3)“渙其躬”,志在外也。
(4)“渙其羣,元吉”,光大也。
(5)“王居无咎”,正位也。
(6)“渙其血”,遠害也。


(60、兌下坎上 節 水澤節)


節,亨,苦節不可貞。

初九:不出戶庭,无咎。
九二:不出門庭,凶。
六三:不節若,則嗟若,无咎。
六四:安節,亨。
九五:甘節,吉。往有尚。
上六:苦節,貞凶,悔亡。

《彖》曰:

“節,亨”,剛柔分而剛得中。
“苦節,不可貞”,其道窮也。
說以行險,當位以節,中正以通。
天地節而四時成。
節以制度,不傷財,不害民。

《象》曰:

(0)澤上有水,節。君子以制數度,議德行。

(1)“不出戶庭”,知通塞也。
(2)“不出門庭,凶”,失時極也。
(3)不節之嗟,又誰咎也?
(4)安節之亨,承上道也。
(5)甘節之吉,居位中也。
(6)“苦節,貞凶”,其道窮也。


(61、兌下巽上 中孚 風澤中孚)


中孚,豚魚吉,利涉大川,利貞。

初九:虞吉,有它不燕。
九二:鳴鶴在陰,其子和之,我有好爵,吾與爾靡之。
六三:得敵,或鼓或罷,或泣或歌。
六四:月幾望,馬匹亡,无咎。
九五:有孚攣如,无咎。
上九:翰音登于天,貞凶。

《彖》曰:

中孚,柔在內而剛得中。
說而巽,孚,乃化邦也。
“豚魚吉”,信及豚魚也。
“利涉大川”,乘木舟虛也。
中孚以利貞,乃應乎天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澤上有風,中孚。君子以議獄緩死。

(1)初九“虞吉”,志未變也。
(2)“其子和之”,中心願也。
(3)“或鼓或罷”,位不當也。
(4)“馬匹亡”,絕類上也。
(5)“有孚攣如”,位正當也。
(6)“翰音登于天”,何可長也!


(62、艮下震上 小過 雷山小過)


小過,亨,利貞。可小事,不可大事。飛鳥遺之音。不宜上,宜下,大吉。

初六:飛鳥以凶。
六二:過其祖,遇其妣,不及其君,遇其臣,无咎。
九三:弗過防之,從或戕之,凶。
九四:无咎,弗過遇之。往厲必戒,勿用永貞。
六五:密雲不雨,自我西郊,公弋,取彼在穴。
上六:弗遇過之,飛鳥離之,凶,是謂災眚。

《彖》曰:

小過,小者過而亨也。
過以利貞,與時行也。
柔得中,是以小事吉也。
剛失位而不中,是以不可大事也。
有飛鳥之象焉,
“飛鳥遺之音,不宜上,宜下,大吉”,
上逆而下順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山上有雷,小過。君子以行過乎恭,喪過乎哀,用過乎儉。

(1)“飛鳥以凶”,不可如何也。
(2)“不及其君”,臣不可過也。
(3)“從或戕之”,凶如何也。
(4)“弗過遇之”,位不當也。“往厲必戒”,終不可長也。
(5)“密云不雲”,已上也。
(6)“弗遇過之”,已亢也。


(63、離下坎上 旣濟 水火旣濟)


旣濟,亨,小利貞,初吉,終亂。

初九:曳其輪,濡其尾,无咎。
六二:婦喪其茀,勿逐,七日得。
九三:高宗伐鬼方,三年克之,小人勿用。
六四:繻有衣袽,終日戒。
九五:東鄰殺牛,不如西鄰之禴祭,實受其福。
上六:濡其首,厲。

《彖》曰:

“旣濟,亨”,小者亨也。
“利貞”,剛柔正而位當也。
“初吉”,柔得中也。
終止則亂,其道窮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水在火上,旣濟。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

(1)“曳其輪”,義无咎也。
(2)“七日得”,以中道也。
(3)“三年克之”,憊也。
(4)“終日戒”,有所疑也。
(5)“東鄰殺牛”,不如西鄰之時也。“實受其福”,吉大來也。
(6)“濡其首,厲”,何可久也!


(64、坎下離上 未濟 火水未濟)


未濟,亨,小狐汔濟,濡其尾,无攸利。

初六:濡其尾,吝。
九二:曳其輪,貞吉。
六三:未濟,征凶,利涉大川。
九四:貞吉,悔亡,震用伐鬼方,三年有賞于大國。
六五:貞吉,无悔,君子之光,有孚,吉。
上九:有孚于飲酒,无咎,濡其首,有孚失是。

《彖》曰:

“未濟,亨”,柔得中也。
“小狐汔濟”,未出中也。
“濡其尾,无攸利”,不續終也。
雖不當位,剛柔應也。

《象》曰:

(0)火在水上,未濟。君子以愼辨物居方。

(1)“濡其尾”,亦不知極也。
(2)九二“貞吉”,中以行正也。
(3)“未濟,征凶”,位不當也。
(4)“貞吉,悔亡”,志行也。
(5)“君子之光”,其暉吉也。
(6)飲酒濡首,亦不知節也。

 


文 言

 

(乾)

(乾 · 一)

元者,善之長也。
亨者,嘉之會也。
利者,義之和也。
貞者,事之幹也。
君子體仁,足以長人;
  嘉會,足以合禮;
  利物,足以和義;
  貞固,足以幹事。
君子行此四德者,
故曰:“乾,元亨利貞。”

“初九曰:‘潛龍勿用。’,何謂也?”
子曰:“龍德而隱者也。
  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,
  遯世无悶,不見是而无悶,
  樂則行之,憂則違之,
  確乎其不可拔,潛龍也。”

“九二曰:‘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。’何謂也?”
子曰:“龍德而正中者也。
  庸言之信,庸行之謹,
  閑邪存其誠,善世而不伐,德博而化。
  《易》曰:‘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。’君德也。”

“九三曰:‘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厲,无咎。’何謂也?”
子曰:“君子進德脩業。
  忠信,所以進德也;
  脩辭立其誠,所以居業也。
  知至至之,可與幾也;
  知終終之,可與存義也。
  是故居上位而不驕,
    在下位而不憂。
  故乾乾因其時而惕,雖危无咎矣。”

“九四曰:‘或躍在淵,无咎。’何謂也?”
子曰:“上下无常,非爲邪也。
  進退无恆,非離羣也。
  君子進德脩業,欲及時也。故无咎。”

“九五曰:‘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’何謂也?”
子曰:“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
  水流濕,火就燥,
  雲從龍,風從虎,
  聖人作,而萬物覩。
  本乎天者親上, 本乎地者親下, 則各從其類也。”

“上九曰:‘亢龍有悔。’何謂也?”
子曰:“貴而无位,高而无民,
  賢人在下位而无輔,是以動而有悔也。”

(乾·二)

“潛龍勿用”,下也。
“見龍在田”,時舍也。
“終日乾乾”,行事也。
“或躍在淵”,自試也。
“飛龍在天”,上治也。
“亢龍有悔”,窮之災也。
乾元“用九”,天下治也。

(乾·三)

“潛龍勿用”,陽氣潛藏。
“見龍在田”,天下文明。
“終日乾乾”,與時偕行。
“或躍在淵”,乾道乃革。
“飛龍在天”,乃位乎天德。
“亢龍有悔”,與時偕極。
乾元“用九”,乃見天則。

(乾·四)

乾元者,始而亨者也。
利貞者,性情也。
乾,始。
能以美利利天下,不言所利,
大矣哉!
大哉,乾乎!
剛健中正,純粹精也!
六爻發揮,旁通情也!
時乘六龍,以御天也!
雲行雨施,天下平也!
君子以成德爲行,日可見之行也。

潛之爲言也,
  隱而未見,
  行而未成,
是以君子弗用也。

君子學以聚之,
  問以辯之,
  寬以居之,
  仁以行之。
《易》曰:“見龍在田,利見大人。”君德也。

九三重剛而不中,
  上不在天,
  下不在田,
故乾乾因其時而惕,雖危无咎矣。

九四重剛而不中,
  上不在天,
  下不在田,
  中不在人,
故或之。
 或之者,疑之也,故无咎。

夫大人者,
  與天地合其德,
  與日月合其明,
  與四時合其序,
  與鬼神合其吉凶。
  先天而天弗違,
  後天而奉天時。
天且弗違, 而況於人乎? 況於鬼神乎?

亢之爲言也,
  知進而不知退,
  知存而不知亡,
  知得而不知喪,其唯聖人乎!
  知進、退、存、亡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聖人乎!


(坤)

坤至柔而動也剛,
 至靜而德方,
 後得主而有常,
 含萬物而化光。
坤道其順乎!承天而時行。

積 善之家,必有餘慶。
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
臣弒其君,
子弒其父,
非一朝一夕之故,
其所由來者漸矣,
由辯之不早辯也。
《易》曰:“履霜,堅冰至。”蓋言順也。

直,其正也。
方,其義也。
君子敬以直內,
  義以方外,
  敬義立而德不孤。
“直、方、大,不習无不利”,則不疑其所行也。

隂雖有美含之,
以從王事,弗敢成也。
地道也,
妻道也,
臣道也。
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。

天地變化,草木蕃。
天地閉,賢人隱。
《易》曰:“括囊,无咎,无譽。”蓋言謹也。

君子黃中通理,正位居體,
美在其中, 而暢於四支,發於事業,
美之至也。

陰疑於陽必戰,
爲其嫌於无陽也,故稱龍焉;
猶未離其類也,故稱血焉。
夫玄黃者,天地之雜也。
天玄而地黃。 


繫辭 

(一)

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
卑高以陳,貴賤位矣。
動靜有常,剛柔斷矣。
方以類聚,物以羣分,吉凶生矣。
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變化見矣。
是故剛柔相摩,八卦相盪。
鼓之以雷霆,潤之以風雨。
日月運行,一寒一暑。
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
乾知大始,坤作成物。
乾以易知,坤以簡能。
易則易知,簡則易從。
易知則有親,易從則有功。
有親則可久,有功則可大。
可久則賢人之德,可大則賢人之業。
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。
天下之理得,而成位乎其中矣。

(二)

聖人設卦,
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,
剛柔相推而生變化。
是故,
吉凶者,失得之象也。
悔吝者,憂虞之象也。
變化者,進退之象也。
剛柔者,晝夜之象也。
六爻之動,三極之道也。
是故,
君子所居而安者,易之序也。
  所樂而玩者,爻之辭也。
是故,
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,
 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。
是以“自天祐之,吉,无不利”。

(三)

彖者,言乎象者也。
爻者,言乎變者也。
吉凶者,言乎其失得也。
悔吝者,言乎其小疵也。
无咎者,善補過也。
是故,
  列貴賤者存乎位,
  齊小大者存乎卦,
  辯吉凶者存乎辭,
  憂悔吝者存乎介,
  震无咎者存乎悔。
是故,
  卦有小大,
  辭有險易。
--辭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

(四)

《易》與天地準,
故能彌綸天地之道。
仰以觀於天文,
俯以察於地理,
是故知幽明之故。
原始反終,
故知死生之說。
精氣爲物,
遊魂爲變,
是故知鬼神之情狀。
與天地相似,故不違。
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,故不過。
旁行而不流,樂天知命,故不憂。
安土敦乎仁,故能愛。
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,
曲成萬物而不遺,
通乎晝夜之道而知,
故神无方而《易》无體。

(五)

一陰一陽之謂道,
繼之者善也,
成之者性也。
仁者見之謂之仁,
知者見之謂之知,
百姓日用不知,
故君子之道鮮矣!
顯諸仁,
藏諸用,
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,
盛德大業,至矣哉!
富有之謂大業,
日新之謂盛德。
生生之謂易,
成象之謂乾,
效法之謂坤,
極數知來之謂占,
通變之謂事,
陰陽不測之謂神。

(六)

夫《易》,廣矣!大矣!
以言乎遠則不禦,
以言乎邇則靜而正,
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!
夫乾,其靜也專,其動也直,是以大生焉。
夫坤,其靜也翕,其動也闢,是以廣生焉。
廣大配天地,
變通配四時,
陰陽之義配日月,
易簡之善配至德。

(七)

子曰:“《易》,其至矣乎!”
夫《易》,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。
知崇禮卑:
 崇效天,
 卑法地。
天地設位,而《易》行乎其中矣。
成性存存,道義之門。

(八)

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,
而擬諸其形容,象其物宜,
是故謂之象。
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,
而觀其會通,
以行其典禮,
繫辭焉,
以斷其吉凶,
是故謂之爻。
言天下之至賾,而不可惡也。
言天下之至動,而不可亂也。
擬之而後言,議之而後動,擬議以成其變化。

“鳴鶴在陰,其子和之。我有好爵,吾與爾靡之。”
子曰:“
  君子居其室,出其言 善,則千里之外應之,況其邇者乎?
    居其室,出其言不善,則千里之外違之,況其邇者乎?
  言出乎身,加乎民;
  行發乎邇,見乎遠。
  言行,君子之樞機。
  樞機之發,榮辱之主也。
  言行,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,可不愼乎?”

“同人,先號咷而後笑。”
子曰:“
  君子之道,或出或處,
       或默或語。
  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。
  同心之言,其臭如蘭。” 

“初六,藉用白茅,无咎。” 
子曰:“
  苟錯諸地而可矣。
  藉之用茅,何咎之有?
  愼之至也。
  夫茅之爲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
  愼斯術也以往,其无所失矣。”

“勞謙,君子有終,吉。”
子曰:
  勞而不伐, 有功而不德,
  厚之至也,
  語以其功下人者也。
  德言盛,
  禮言恭。
  謙也者,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”

“亢龍有悔。”
子曰:“
  貴而无位,
  高而无民,
  賢人在下位而无輔,
  是以動而有悔也。”

“不出戶庭,无咎。”
子曰:“
  亂之所生也,則言語以爲階。
  君不密則失臣,
  臣不密則失身,
  幾事不密則害成,
  是以君子愼密而不出也。”

子曰: “作《易》者,其知盜乎?
  《易》曰:‘負且乘,致寇至。’
  負也者,小人之事也。
  乘也者,君子之器也。
 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盜思奪之矣!
  上慢下暴,盜思伐之矣!
  慢藏誨盜,冶容誨淫。
  《易》曰:‘負且乘,致寇至。’盜之招也。”

(九)

天一,地二,
天三,地四,
天五,地六,
天七,地八,
天九,地十。
天數五,地數五,
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
天數二十有五,地數三十,
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,
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。
大衍之數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
分而爲二以象兩,
掛一以象三,
揲之以四以象四時,
歸奇於扐以象閏,
五歲再閏,故再扐而後挂。
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,
坤之策百四十有四,
凡三百有六十,當期之日。
二篇之策,
萬有一千五百二十,當萬物之數也。
是故,
四營而成《易》,
十有八變而成卦,
八卦而小成。
引而伸之,觸類而長之,天下之能事畢矣。
顯道神德行,是故可與酬酢,可與祐神矣。
子曰:“知變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爲乎!”

(十)

《易》有聖人之道四焉:
  以言者尚其辭,
  以動者尚其變,
  以制器者尚其象,
  以卜筮者尚其占。
是以君子將有爲也,將有行也,
問焉而以言, 其受命也如響,
无有遠近幽深,遂知來物。
非天下之至精,其孰能與於此?
參伍以變,錯綜其數。
通其變,遂成天地之文;
極其數,遂定天下之象。
非天下之至變,其孰能與於此?
《易》无思也,无爲也,
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
非天下之至神,其孰能與於此?
夫《易》,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。
唯深也,故能通天下之志。
唯幾也,故能成天下之務。
唯神也,故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。
子曰“《易》有聖人之道四焉”者,此之謂也。

(十一)

子曰:“夫《易》,何爲者也?
夫《易》,開物成務,冒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。
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,
    以定天下之業,
    以斷天下之疑。”
是故蓍之德圓而神,
  卦之德方以知,
 六爻之義易以貢。
聖人以此洗心,
  退藏於密,
  吉凶與民同患。
神以知來,
知以藏往,
其孰能與此哉!
古之聦明叡知、神武而不殺者夫?
是以明於天之道,而察於民之故。
是興神物,以前民用。
聖人以此齊戒,以神明其德夫!
是故,闔戶謂之坤,闢戶謂之乾,
一闔一闢謂之變,往來不窮謂之通。
見乃謂之象,
形乃謂之器,
制而用之謂之法,
利用出入、民咸用之謂之神。
是故,
《易》有大極,是生兩儀,
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
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業。
是故,
  法象莫大乎天地;
  變通莫大乎四時;
  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;
  崇高莫大乎富貴;
  備物致用,
  立成器以爲天下利,
  莫大乎聖人;
  探賾索隱,
  鉤深致遠,
  以定天下之吉凶,
  成天下之亹亹者,
  莫大乎蓍龜。
是故,
  天生神物,聖人則之;
  天地變化,聖人效之;
  天垂象,見吉凶,聖人象之;
  河出圖,洛出書,聖人則之。
《易》有四象,所以示也;
   繫辭焉,所以告也;
 定之以吉凶,所以斷也。

(十二)

《易》曰:“自天祐之,吉,无不利。”
子曰:“祐者,助也。
  天之所助者,順也。
  人之所助者,信也。
  履信思乎順,又以尚賢也,
  是以‘自天祐之,吉,无不利’也。”

子曰:“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
  然則聖人之意,其不可見乎?”

子曰:“
  聖人立象以盡意,
    設卦以盡情偽,
   繫辭焉以盡其言,
  變而通之以盡利,
  鼓之舞之以盡神。”

乾坤,其《易》之縕邪?
乾坤成列,而《易》立乎其中矣。
乾坤毀,則无以見《易》。
《易》不可見,則乾坤或幾乎息矣。
是故,
  形而上者謂之道,
  形而下者謂之器,
  化而裁之謂之變,
  推而行之謂之通,
  舉而錯之天下之民,謂之事業。
是故,
夫象,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,
  而擬諸其形容,象其物宜,
  是故謂之象。
  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,
  而觀其會通,以行其典禮,繫辭焉以斷其吉凶,
  是故謂之爻。
 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,
  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,
  化而裁之存乎變,
  推而行之存乎通,
 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,
  默而成之,不言而信,存乎德行。

繫辭 下

(一)

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。
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矣。
剛柔相推,變在其中矣。
繫辭焉而命之,動在其中矣。
吉凶悔吝者,生乎動者也。
  剛柔者,立本者也。
  變通者,趣時者也。
  吉凶者,貞勝者也。
天地之道,貞觀者也。
日月之道,貞明者也。
天下之動,貞夫一者也。
夫乾,確然示人易矣。
夫坤,隤然示人簡矣。
爻也者,效此者也。
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
  爻象動乎內,
  吉凶見乎外,
  功業見乎變,
聖人之情見乎辭。
天地之大德,曰生。
聖人之大寶,曰位。
 何以守位?曰仁。
 何以聚人?曰財。
理財正辭、禁民爲非,曰義。

(二)

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,
仰則觀象於天,
俯則觀法於地,
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,
近取諸身,遠取諸物,
於是始作八卦,
  以通神明之德,
  以類萬物之情。
作結繩而爲罔罟,以佃以漁,蓋取諸“離”。

包犧氏沒,神農氏作。
斲木爲耜,揉木爲耒。
耒耨之利,以教天下,蓋取諸“益”。
日中爲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貨,
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,蓋取諸“噬嗑”。

神農氏沒,黃帝、堯、舜氏作。
 通其變,使民不倦。
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。
《易》窮則變,
   變則通,
   通則久,
是以“自天祐之,吉,无不利”。

黃帝、堯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蓋取諸“乾”、“坤”。

刳木爲舟,剡木爲楫;舟楫之利,以濟不通,致遠以利天下,蓋取諸“渙”。

服牛乘馬,引重致遠,以利天下,蓋取諸“隨”。

重門擊柝,以待暴客,蓋取諸“豫”。

斷木爲杵,掘地爲臼;臼杵之利,萬民以濟,蓋取諸“小過”。

弦木爲弧,剡木爲矢;弧矢之利,以威天下,蓋取諸“睽”。

上古穴居而野處,
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, 上棟下宇,以待風雨,蓋取諸“大壯”。

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,葬之中野,不封不樹,喪期无數;
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,蓋取諸“大過”。

上古結繩而治,
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,百官以治,萬民以察,蓋取諸“夬”。

(三)

是故,
《易》者,象也;
 象也者,像也;
  彖者,材也;
 爻也者,效天下之動者也。
是故,
吉凶生而悔吝著也。

(四)

陽卦多陰,陰卦多陽,其故何也?
陽卦奇,陰卦耦,其德行何也?
陽一君而二民,君子之道也。
陰二君而一民,小人之道也。

(五)

《易》曰:“憧憧往來,朋從爾思。”
子曰:“天下何思何慮?
  天下同歸而殊塗,
    一致而百慮。
  天下何思何慮?
  日往則月來,月往則日來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。
  寒往則暑來,暑往則寒來,寒暑相推而歲成焉。
  往者,屈也。來者,信也。屈信相感而利生焉。
  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。
  龍蛇之蟄,以存身也。
  精義入神,以致用也。
  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
  過此以往,未之或知也。
  窮神知化,德之盛也。”

《易》曰:“困于石,據于蒺蔾,
     入于其宮,不見其妻,凶。”
子曰: “
  非所困而困焉,名必辱。
  非所據而據焉,身必危。
  旣辱且危,死期將至,妻其可得見邪?”

《易》曰:“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,獲之,无不利。”
子曰:“
  隼 者,禽也。
  弓矢者,器也。
  射之者,人也。
  君子藏器於身,待時而動,何不利之有?
  動而不括,是以出而有獲。
  語成器而動者也。”

子曰: “
  小人不恥不仁,不畏不義,
  不見利而不勸,不威不懲。
  小懲而大誡,此小人之福也。
  《易》曰:‘履校滅趾,无咎。’此之謂也。
 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,
  惡不積不足以滅身。
  小人以小善爲无益而弗爲也,
    以小惡爲无傷而弗去也,
  故惡積而不可揜,
   罪大而不可解。
  《易》曰:‘何校滅耳,凶。’”

子曰:“
  危者,安其位者也;
  亡者,保其存者也;
  亂者,有其治者也。
  是故,
    君子安而不忘危,
    存而不忘亡,
    治而不忘亂,
    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。
  《易》曰:‘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。’”

子曰:“
  德薄而位尊,
  知小而謀大,
  力小而任重,
  鮮不及矣。
  《易》曰:‘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凶。’
  言不勝其任也。”

子曰:“
  知幾其神乎!
  君子上交不諂,下交不瀆,其知幾乎?
  幾者,動之微,吉之先見者也。
  君子見幾而作,不俟終日。
  《易》曰:‘介於石,不終日,貞吉。’
  介如石焉,寧用終日?斷可識矣!
  君子知微知彰,知柔知剛,萬夫之望。”

子曰:“
  顏氏之子,其殆庶幾乎?
  有不善未嘗不知,知之未嘗復行也。
  《易》曰:‘不遠復,无祇悔,元吉。’”

天地絪溫,萬物化醇。
男女構精,萬物化生。
《易》曰:“三人行則損一人,一人行則得其友。”
言致一也。

子曰:“
  君子安其身而後動,
    易其心而後語,
    定其交而後求。
  君子脩此三者,故全也。
   危以動,則民不與也;
   懼以語,則民不應也;
  无交而求,則民不與也。
   莫之與,則傷之者至矣。
  《易》曰:‘莫益之,或擊之,立心勿恒,凶。’”

(六)

子曰:“乾、坤其《易》之門耶?”
乾,陽物也;
坤,陰物也。
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,
  以體天地之撰,
  以通神明之德。
其稱名也,雜而不越。
於稽其類,其衰世之意邪?
夫《易》,
  彰往而察來,而微顯闡幽。
  開而當名,辨物正言,斷辭則備矣。
  其稱名也小,其取類也大。
  其旨遠,其辭文。
  其言曲而中,其事肆而隱。
  因貳以濟民行,以明失得之報。

(七)

《易》之興也,其於中古乎?
 作《易》者,其有憂患乎?
是故,
  《履》,德之基也;
  《謙》,德之柄也;
  《復》,德之本也;
  《恒》,德之固也;
  《損》,德之脩也;
  《益》,德之裕也;
  《困》,德之辨也;
  《井》,德之地也;
  《巽》,德之制也。

  《履》,和而至;
  《謙》,尊而光;
  《復》,小而辨於物;
  《恒》,雜而不厭;
  《損》,先難而後易;
  《益》,長裕而不設;
  《困》,窮而通;
  《井》,居其所而遷;
  《巽》,稱而隱。

  《履》以和行;
  《謙》以制禮;
  《復》以自知;
  《恒》以一德;
  《損》以遠害;
  《益》以興利;
  《困》以寡怨;
  《井》以辯義;
  《巽》以行權。

(八)

《易》之爲書也不可遠,
    爲道也屢遷。
變動不居,周流六虛。
上下无常,剛柔相易。
不可爲典要,唯變所適。
其出入以度,外內使知懼。
又明於憂患與故,
无有師保,如臨父母。
初率其辭,而揆其方,旣有典常。
苟非其人,道不虛行。

(九)

《易》之爲書也,
原始要終,以爲質也。
六爻相雜,唯其時物也。
其初難知,其上易知,本末也。
初辭擬之,卒成之終。
若夫雜物撰德,辯是與非,
則非其中爻不備。
噫!亦要存亡吉凶,則居可知矣。
知者觀其彖辭,則思過半矣。

二與四同功而異位,其善不同。
二多譽,四多懼,近也。
柔之爲道,不利遠者,
其要无咎,其用柔中也。
三與五同功而異位,
三多凶,五多功,貴賤之等也。
其柔危,其剛勝邪?

(十)

《易》之爲書也,廣大悉備:
  有天道焉,
  有人道焉,
  有地道焉。
兼三材而兩之,故六。
六者非它也,三材之道也。
道有變動,故曰爻;
 爻有等,故曰物;
 物相雜,故曰文;
 文不當,故吉凶生焉。

(十一)

《易》之興也,
其當殷之末世、周之盛德邪?
 當文王與紂之事邪?
是故,其辭危。
危者使平,易者使傾;
其道甚大,百物不廢;
懼以終始,其要无咎:
  此之謂《易》之道也。

(十二)

夫乾,天下之至健也,德行恒易以知險。
夫坤,天下之至順也,德行恒簡以知阻。
能說諸心,
能研諸侯之慮,
 定天下之吉凶,
 成天下之亹亹者。
是故變化云爲,吉事有祥。
象事知器,占事知來。
天地設位,聖人成能。
人謀鬼謀,百姓與能。
八卦以象告,
爻彖以情言,
剛柔雜居,而吉凶可見矣。
變動以利言,
吉凶以情遷。
是故,
  愛惡相攻而吉凶生,
  遠近相取而悔吝生,
  情偽相感而利害生。
凡《易》之情,
  近而不相得則凶。
  或害之,悔且吝。
   將叛者其辭慙,
  中心疑者其辭枝,
    吉人之辭寡,
    躁人之辭多,
  誣善之人其辭游,
  失其守者其辭屈。


說 卦

(一)

昔者,
聖人之作《易》也,
幽贊於神明而生蓍,
參天兩地而倚數,
觀變於陰陽而立卦,
發揮於剛柔而生爻,
和順于道德而理於義,
窮理盡性以至於命。

(二)

昔者聖人之作《易》也,
將以順性命之理。
是以
立天之道,曰陰與陽,
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,
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
兼三才而兩之,
故《易》六畫而成卦。
分陰分陽,迭用柔剛,
故《易》六位而成章。

(三)

天地定位,
山澤通氣,
雷風相薄,
水火不相射,
八卦相錯。
數往者順,
知來者逆,
是故,《易》,逆數也。

(四)

雷以動之,
風以散之,
雨以潤之,
日以烜之,
艮以止之,
兌以說之,
乾以君之,
坤以藏之。

(五)

帝出乎震,齊乎巽,相見乎離,致役乎坤,
說言乎兌,戰乎乾, 勞乎坎,成言乎艮。

萬物出乎震。震,東方也。

  齊乎巽。巽,東南也。齊也者,言萬物之絜齊也。

離也者,明也,萬物皆相見,南方之卦也。
聖人南面而聽天下,嚮明而治,蓋取諸此也。

坤也者,地也,萬物皆致養焉,故曰:“致役乎坤。”

兌,正秋也,萬物之所說也,故曰:“說言乎兌。”

“戰乎乾”。乾,西北之卦也,言陰陽相薄也。

坎者,水也,正北方之卦也,勞卦也,萬物之所歸也,故曰:“勞乎坎。”

艮,東北之卦也,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,故曰:“成言乎艮。”

(六)

神也者, 妙萬物而爲言者也。
動萬物者莫疾乎雷,
橈萬物者莫疾乎風,
燥萬物者莫熯乎火,
說萬物者莫說乎澤,
潤萬物者莫潤乎水,
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。
 故水火相逮,
  雷風不相悖,
  山澤通氣,
然後能變化,旣成萬物也。

(七)

乾,健也。
坤,順也。
震,動也。
巽,入也。
坎,陷也。
離,麗也。
艮,止也。
兌,說也。

(八)

乾爲馬,
坤爲牛,
震爲龍,
巽爲雞,
坎爲豕,
離爲雉,
艮爲狗,
兌爲羊。

(九)

乾爲首,
坤爲腹,
震爲足,
巽爲股,
坎爲耳,
離爲目,
艮爲手,
兌爲口。

(十)

乾,天也,故稱乎父。
坤,地也,故稱乎母。
震一索而得男,故謂之長男。
巽一索而得女,故謂之長女。
坎再索而得男,故謂之中男。
離再索而得女,故謂之中女。
艮三索而得男,故謂之少男。
兌三索而得女,故謂之少女。

(十一)

乾爲天, 爲圓,爲君,爲父,爲玉,爲金,爲寒,爲冰,
爲大赤,爲良馬,爲老馬,爲瘠馬,爲駁馬,爲木果。

坤爲地,爲母,爲布,爲釜,爲吝嗇,爲均,爲子母牛,
爲大輿,爲文,爲眾,爲柄,其於地也爲黑。

震爲雷,爲龍,爲玄黃,爲旉,爲大塗,爲長子,爲決躁, 爲蒼筤竹,爲萑葦;
其於馬也,爲善鳴,爲馵足,爲作足, 爲的顙;
其於稼也,爲反生;其究爲健,爲蕃鮮。

巽爲木,爲風,爲長女,爲繩直,爲工,爲白,
爲長,爲高,爲進退,爲不果,爲臭;
其於人也,爲寡髮,爲廣顙,爲多白眼,爲近利市三倍,其究爲躁卦。

坎爲水,爲溝瀆,爲隱伏,爲矯輮,爲弓輪;
其於人也,爲加憂,爲心病,爲耳痛,爲血卦,爲赤;
其於馬也,爲美脊,爲亟心,爲下首,爲薄蹄,爲曳;
其於輿也,爲多眚,爲通,爲月,爲盜;
其於木也,爲堅多心。

離爲火,爲日,爲電,爲中女,爲甲胄,爲戈兵;
其於人也,爲大腹,爲乾卦,爲鼈,爲蟹,爲蠃,爲蚌,爲龜;
其於木也,爲科上槁。

艮爲山,爲徑路,爲小石,爲門闕,爲果蓏,爲閽寺,
爲指,爲狗,爲鼠,爲黔喙之屬;
其於木也,爲堅多節。

兌爲澤,爲少女,爲巫,爲口舌,爲毀折,爲附決;
其於地也,爲剛鹵,爲妾,爲羊。


序卦

(上)

有天地,然後萬物生焉。
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,故受之以《屯》。
屯者,盈也。屯者,物之始生也。
物生必蒙,故受之以《蒙》。蒙者,蒙也,物之稺也。
物稺不可不養也,故受之以《需》。需者,飲食之道也。
飲食必有訟,故受之以《訟》。
訟必有眾起,故受之以《師》。師者,眾也。
眾必有所比,故受之以《比》。比者,比也。
比必有所畜,故受之以《小畜》。
物畜然後有禮,故受之以《履》。
履而泰,然後安,故受之以《泰》。泰者,通也。
物不可以終通,故受之以《否》。
物不可以終否,故受之以《同人》。
與人同者,物必歸焉,故受之以《大有》。
有大者,不可以盈,故受之以《謙》。
有大而能謙必豫,故受之以《豫》。
豫必有隨,故受之以《隨》。
以喜隨人者必有事,故受之以《蠱》。蠱者,事也。
有事而後可大,故受之以《臨》。臨者,大也。
物大然後可觀,故受之以《觀》。
可觀而後有所合,故受之以《噬嗑》。嗑者,合也。
物不可以苟合而已,故受之以《賁》。賁者,飾也。
致飾然後亨則盡矣,故受之以《剝》。剝者,剝也。
物不可以終盡,剝窮上反下,故受之以《復》。
復則不妄矣,故受之以《无妄》。
有无妄,然後可畜,故受之以《大畜》。
物畜然後可養,故受之以《頤》。頤者,養也。
不養則不可動,故受之以《大過》。
物不可以終過,故受之以《坎》。坎者,陷也。
陷必有所麗,故受之以《離》。離者,麗也。

(下)

有天地然後有萬物,
有萬物然後有男女,
有男女然後有夫婦,
有夫婦然後有父子,
有父子然後有君臣,
有君臣然後有上下,
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。
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,故受之以《恒》。恒者,久也。
物不可以久居其所,故受之以《遯》。遯者,退也。
物不可以終遯,故受之以《大壯》。
物不可以終壯,故受之以《晉》。晉者,進也。
進必有所傷,故受之以《明夷》。夷者,傷也。
傷於外者必反於家,故受之以《家人》。
家道窮必乖,故受之以《睽》。睽者,乖也。
乖必有難,故受之以《蹇》。蹇者,難也。
物不可以終難,故受之以《解》。解者,緩也。
緩必有所失,故受之以《損》。損而不已必益,故受之以《益》。
益而不已必決,故受之以《夬》。夬者,決也。
決必有遇,故受之以《姤》。姤者,遇也。
物相遇而後聚,故受之以《萃》。萃者,聚也。
聚而上者謂之升,故受之以《升》。
升而不已必困,故受之以《困》。
困乎上者必反下,故受之以《井》。
井道不可不革,故受之以《革》。
革物者莫若鼎,故受之以《鼎》。
主器者莫若長子,故受之以《震》。震者,動也。
物不可以終動,止之,故受之以《艮》。艮者,止也。
物不可以終止,故受之以《漸》。漸者,進也。
進必有所歸,故受之以《歸妹》。
得其所歸者必大,故受之以《豐》。豐者,大也。
窮大者必失其居,故受之以《旅》。
旅而无所容,故受之以《巽》。巽者,入也。
入而後說之,故受之以《兌》。兌者,說也。
說而後散之,故受之以《渙》。渙者,離也。
物不可以終離,故受之以《節》。
節而信之,故受之以《中孚》。
有其信者必行之,故受之以《小過》。
有過物者必濟,故受之以《旣濟》。
物不可窮也,故受之以《未濟》,終焉。


雜 卦

《乾》剛《坤》柔,
《比》樂《師》憂;
《臨》、《觀》之義,或與或求。
《屯》見而不失其居。
《蒙》雜而著。
《震》,起也。
《艮》,止也。
《損》、《益》,盛衰之始也。
《大畜》,時也。
《无妄》,災也。
《萃》聚而《升》不來也。
《謙》輕而《豫》怠也。
《噬嗑》,食也。
《賁》,无色也。
《兌》見而《巽》伏也。
《隨》,无故也。
《蠱》則飭也。
《剝》,爛也。
《復》,反也。
《晉》,晝也。
《明夷》,誅也。
《井》通而《困》相遇也。
《咸》,速也。
《恒》,久也。
《渙》,離也。
《節》,止也。
《解》,緩也。
《蹇》,難也。
《睽》,外也。
《家人》,內也。
《否》、《泰》,反其類也。
《大壯》則止,
《遯》則退也。
《大有》,眾也。
《同人》,親也。
《革》,去故也。
《鼎》,取新也。
《小過》,過也。
《中孚》,信也。
《豐》,多故也。
親寡,《旅》也。
《離》上而《坎》下也。
《小畜》,寡也。
《履》,不處也。
《需》,不進也。
《訟》,不親也。
《大過》,顛也。
《姤》,遇也,柔遇剛也。
《漸》,女歸待男行也。
《頤》,養正也。
《旣濟》,定也。
《歸妹》,女之終也。
《未濟》,男之窮也。
《夬》,決也,剛決柔也,
君子道長,小人道憂也。

 

(《周易》)

2020年11月24日 17:06

汉广教育